新利luck新闻中心 Xinli lucky official website News 分类>>
2023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新利luck官网公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多重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天津市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全市经济运行整体向好,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城市活力持续增强,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737.3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增速比上年加快3.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5982.62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10486.15亿元,增长4.9%。三次产业结构为1.6:35.7:62.7。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2752元,比上年增长4.6%。
财税收入较快增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7.34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税收收入1578.96亿元,增长17.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7.9%,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720.06亿元,企业所得税289.41亿元,个人所得税113.80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80.45亿元,增长20.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67.29亿元,增长22.1%;教育支出491.79亿元,增长2.7%;卫生健康支出211.48亿元,增长19.7%。
新兴动能成长壮大。新产业活力不断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4.5%;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9.8%、14.3%和13.6%,均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平均水平。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9倍、81.3%和11.8%。创新投资持续增加,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1.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9%,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9.3%。
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持续深入推进“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推出56项“免申即享”政策和285项“四免”事项清单,“减证便民”取消证明事项189项,160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稳经济运行33条”等惠企政策落地见效。经营主体数量较快增长,全年新登记经营主体30.40万户,比上年增长13.8%,其中新登记民营经营主体30.09万户,增长13.3%。年末实有经营主体177.7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9%。国企发展提质增效,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扎实实施,国企改革连续三次获国务院国资委评估A级,市管企业利润增长14.4%,上缴税费等增长8.3%。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出台实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7条”“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9条”等措施,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6236.77亿元,比上年增长4.3%,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3%。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5%,衣着上涨1.0%,居住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与上年持平,交通通信下降2.8%,教育文化娱乐上涨3.1%,医疗保健上涨0.4%,其他用品及服务上涨3.6%。
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6%,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下降3.9%,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2.3%;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4.0%。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1.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克服旱情洪灾不利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255.73万吨,连续8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蔬菜产量253.75万吨。生猪出栏量205.37万头,增长2.4%;牛出栏量16.93万头,增长8.0%;羊出栏量46.21万只,增长11.8%。猪牛羊禽肉产量31.37万吨,增长6.8%;禽蛋产量23.17万吨,增长14.6%;牛奶产量54.12万吨,增长5.8%。
都市型农业加快发展。新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3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2万家,“津农精品”增加到225个,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2.6万亩,小站稻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渔业设施养殖推广力度加大,海、淡水工程养殖达到21.28万立方水体。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5359.01亿元,比上年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9%,制造业增长2.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5.0%,民营企业增长2.4%,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增长3.5%。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加值增长3.0%,中型企业增长2.9%,小微型企业增长5.9%。从主要行业看,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9.4%,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01%。
重点产业链支撑作用显著。全年全市12条重点产业链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9.8%,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车联网、航空航天、中医药、高端装备产业链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32.7%、19.2%、17.8%、14.6%和13.5%。
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年末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企业3567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5072.26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全年签订建筑合同额17504.99亿元,增长5.8%。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7766.37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3773.58万平方米。建筑业企业劳动生产率64.96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1.7%。
服务业加快恢复。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1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57.31亿元,增长8.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54.83亿元,增长20.0%;金融业增加值2249.80亿元,增长6.0%;房地产业增加值1057.55亿元,增长3.0%。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5.5%,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商务服务业和专业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6.7%、15.1%和12.0%。
客货运输畅通有序。全年全市货运量57145.31万吨,货物周转量2790.91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9%和4.6%;客运量14634.2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458.40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66.9%和1.8倍。
截至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418.66万辆,比上年增长7.6%,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368.25万辆,增长8.6%;民用轿车256.31万辆,增长6.1%,其中私人轿车238.80万辆,增长6.5%。
邮电业务快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7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06.28亿元,增长15.6%;邮政业务总量164.41亿元,增长16.6%。全年快递业务量14.50亿件,增长19.3%。年末固定电线万户,移动电线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73.4万户。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成功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展览会、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等展会赛事,密集举办大型演唱会等文娱活动,促进消费需求加快释放,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0%,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0%。和平印象城、杉杉奥特莱斯、中海环宇城等一批高品质商业载体建成开业,佛罗伦萨小镇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购物中心和百货店零售额分别增长37.6%和12.6%。
新兴消费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4.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3.1%,金银珠宝类增长26.4%,新能源汽车增长41.3%,智能手机增长31.5%。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3.9%,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3.0%,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承压。受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影响,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16.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4.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5.2%。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5.4%,占全市投资比重为35.1%,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下降8.1%,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6.9%,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2.1%,下拉全市投资17.0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较快增长。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0.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3.9%;商品房销售额增长24.9%,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27.3%。
金融存贷稳健运行。全年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5417亿元,比上年多增1988亿元,创历史新高。年末中外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4520.56亿元,比年初增加4022.0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9%;各项贷款余额44765.03亿元,比年初增加2190.10亿元,增长5.1%。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明显,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13.9%,其中医药、电子设备制造等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33.5%。数字人民币试点有序开展,全市累计支持商户42.4万户,交易2373.9万笔,交易金额185.4亿元。
证券市场稳定发展。全年新增境内上市公司3家,年末境内上市公司共有72家。年末证券账户692.0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9%。全年各类证券交易额72626.62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股票交易额31912.32亿元,下降9.9%;债券交易额34885.88亿元,增长25.2%;基金交易额5414.87亿元,增长17.4%。期货市场成交额103445.25亿元。
保险业持续增长。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731.41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67.26亿元,增长6.5%;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64.15亿元,增长9.9%。全年赔付支出250.41亿元,增长24.5%。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106.81亿元,增长11.7%;人身险业务赔付支出143.60亿元,增长36.1%。年末共有保险机构347家,保险公司从业人员6.33万人。
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8004.74亿元,比上年下降3.4%。其中,进口4373.04亿元,下降4.1%;出口3631.70亿元,下降2.6%。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2140.71亿元,下降5.8%;加工贸易出口1121.52亿元,下降0.3%。从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出口2318.36亿元,增长3.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3.8%,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载人汽车“新三样”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4.0%、14.2%和2.4倍。从贸易伙伴看,对“一带一路”沿线%,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6.1%,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扎实推进。全年共引进国内招商引资项目3588个,实际利用内资4017.97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引进服务业项目2344个,到位资金2939.78亿元,增长4.7%,占比73.2%;引进制造业项目1121个,到位资金939.28亿元,增长24.0%,占比23.4%。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14家,合同外资额122.6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57.75亿美元。
对外合作持续深化。全年新设境外企业机构148家,中方投资额10.35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71.5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0.99亿美元,增长11.1%,年末在外劳务人员0.70万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累计建成鲁班工坊22个,国际友城增至99个。
制度型开放步伐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累计实施615项制度创新举措,39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平行进口汽车业务量保持全国第一,占比近80%,商业保理公司资产总额和保理融资余额、绿色租赁资产均位居全国第一,飞机租赁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产业协作和协同创新成效明显。市场化机制引进疏解功能资源在津新设机构1793家,中海油新能源等40家央企二三级公司在津布局。全年全市引进北京、河北在津投资2305.56亿元,占实际利用内资的比重达到57.4%。重点承接平台加快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近5000家,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累计注册企业超1500家,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方案获批实施。共同绘制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天津共纳入上下游企业705家。构建协同创新“一张网”,天开高教科创园加强与北京创新资源对接,累计注册企业超1200家,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与清华大学、河北英利集团等联合建设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等共建7个创新平台。
重点领域协同发展硕果累累。交通一体化建设持续提速,津兴城际通车运营,京津塘高速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开通武清至北京“定制快巴”、宝坻至河北香河跨省公交。建立泛京津冀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协同发展区域合作机制,实现京津冀道路运输5类电子证照互认共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持续深化,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一期投用,京津冀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达50个,全面实现京津冀区域异地就医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免备案”。
港产城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建成全球首个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年末天津港集装箱航线.5%,港口货物吞吐量5.59亿吨,增长1.8%,规划打造20个港产城融合发展特色片区。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天津港服务雄安新区绿色通道完成集装箱操作量超1.1万标准箱。
城市载体功能更趋完善。建设口袋公园56个,新建大型连锁超市8个、品牌连锁便利店69个,新建改造菜市场21个。地铁11号线一期东段建成运营,增建城市停车泊位5000个、小区公共充电桩2.1万台。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10.44亿人次,增长37.6%,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5.71亿人次,增长78.9%。年末全市公路里程1522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58公里。
城市更新稳妥有序实施。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年改造老旧小区275个,惠及居民12.9万户。改造完成燃气管网637公里、供热管网136公里、供水管网135.9公里。棚改安置房稳步建设,基本建成1087套,面积14.33万平方米。提升改造农村公路251公里、农村户厕8985座。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启动建设,新增普惠性民办园37所、义务教育学位2.85万个、普通高中学位1万余个。巩固提升“双一流”高校建设成果,深入实施优先发展学科和顶尖学科培育计划,深化职业教育创新改革,推出首批26个产教融合专业。年末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25所,普通高校56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9所,普通中学551所,小学873所。全年研究生招生3.29万人,在校生9.84万人,毕业生2.62万人。普通高校招生17.47万人,在校生59.66万人,毕业生16.8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80万人,在校生8.27万人,毕业生3.03万人。普通中学招生20.76万人,在校生60.32万人,毕业生18.16万人。小学招生15.57万人,在校生81.84万人,毕业生12.46万人。幼儿园2127所,在园幼儿29.01万人。
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成效明显。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揭牌运行,6家海河实验室自主立项140项,孵化引进41家科技型企业,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等平台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有效期内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253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157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级雏鹰企业、市级瞪羚企业分别达到11710家、6230家和460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5107项,比上年增长20.7%;合同成交额1957.72亿元,增长16.8%;技术交易额811.04亿元,增长2.3%。举办第四届天津市“海河英才”创新创业大赛,“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累计引进人才47.9万人。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3个,新招收博士后655人,比上年增长3.6%。全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19.93%。
创新产出成果丰硕。全年市级科技成果登记数2018项,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属于国际领先水平15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30项。全年专利授权5.9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43万件,增长21.9%。PCT专利申请受理量597件,增长3.5%。年末有效发明专利6.38万件,增长24.6%。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创作精品不断涌现,原创群舞《凝·芳》入围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交响乐《长城》成功入选第十五届全国声乐展演暨全国交响乐作品展演,现代评剧《刘胡兰》在第十二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荣获优秀剧目奖。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首届天津音乐节、2023海河戏剧节和200余场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开展第八届市民文化艺术节,推出2023年阅读文化年系列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截至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86个,文化馆17个,博物馆76个,公共图书馆20个,街乡镇综合文化站257个。全市电影放映单位115个,放映场次112.86万场,观影人数1910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8.3亿元。
旅游市场强劲复苏。持续开展“邂逅·天津”创意城市发展计划,实施大运河海河文化旅游带拓展提升改造工程。升级推出十大主题42条“津牌”精品旅游线路,东方邮轮“梦想号”、爱达邮轮“地中海号”在津首航,天津港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解放桥开启“光影音乐汇”主题灯光秀、于家堡激光投影秀和无人机表演、东疆港观日出、西北角品美食等文旅场景不断丰富。全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3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215.4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倍和1.9倍。
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海河医院、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等新建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截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801个,其中医院459个。卫生机构床位7.25万张,比上年增长5.8%,其中医院床位6.67万张,增长7.3%。卫生技术人员13.37万人,增长7.4%,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65万人,注册护士5.21万人。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数11871.62万人次,其中医院诊疗人数7183.29万人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天津市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获得112枚金牌、41枚银牌、54枚铜牌,其中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天津运动员勇夺10金4银5铜。竞技排球水平不断提升,天津女排在2023年世界女子排球俱乐部锦标赛中获得季军。高水平举办2023年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全国冰壶锦标赛、2023天津马拉松等赛事。积极打造全民健身场景,新建“海河蓝丝带”自行车骑行道15.8公里、健身步道(登山步道)24条新利luck官网、足篮排球场74处、社区户外微场地103处、群众滑冰场10个,更新社区健身园400余处,为23个健身中心、120个乡村健身广场配建体育设施器材。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5000余个,60余万群众参与。
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量136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6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98万人。城镇化率为85.49%,比上年末提高0.38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出生率为4.47‰,死亡率为7.04‰,自然增长率为-2.57‰。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企业稳岗扩岗,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扎实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5.69万人新利luck官网,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4%。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71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工资性收入32361元,增长4.3%;经营净收入3458元,增长11.3%;财产净收入4577元,增长6.8%;转移净收入10875元,增长3.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355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51元,增长6.3%,快于城镇居民增速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79,比上年缩小0.04。
社会保障网进一步织密。年末全市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59.1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24.4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26.2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2.1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12.7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03.59万人;参加职工生育保险人数425.69万人。
社会救助兜底作用增强。年末全市养老机构377个,老人家食堂达到1887个,比上年末增长9.5%。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1374个,床位数1.37万张,均增长5.3%。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拥有床位5.89万张,增长1.1%。全市低保对象11.95万人,特困供养人员1.19万人,各类福利机构年末收养人员2.32万人。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293户,举办第二届全国残疾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线上线下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54场,全年新安置残疾人就业5501人。全年社会救助总支出22.70亿元。全年医疗救助总人数14.55万人,医疗救助支出2.76亿元。
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年PM2.5平均浓度4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32天;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质占比58.3%,无劣V类水质断面,12条入海河流稳定消劣,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70.9%;农耕地、建设用地保持安全利用。
“871”重大生态工程深入实施。持续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植树造林1753亩,一级管控区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28%以上,蓝绿空间占比达到65.6%。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湿地生态功能持续提升。中新生态城岸段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防汛抗洪救灾取得全面胜利。有效应对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近9.2万人,实现人员无伤亡、水库无垮坝、重要堤防未决口、重要基础设施未受冲击,灾后恢复重建扎实推进。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和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
4.12条重点产业链包括生物医药产业链、中医药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高端装备产业链、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绿色石化产业链、航空航天产业链、轻工产业链、信创产业链、车联网产业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
5.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包括: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7.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口径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全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新利luck官网新利luck官网新利luck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