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常识 分类>>
新利luck官网学在师院|这位本科生的论文登上了国际地学期刊!
该论文聚焦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成因,通过深度数据挖掘技术结合线性回归分析,系统分析了49个山脉的构造、气候与地形数据,揭示了构造抬升与气候侵蚀之间的尺度依赖性相互作用。研究发现,最大海拔与地壳缩短密切相关,而强降水驱动的侵蚀抑制了地形增益,形成了“封顶”效应,限制了海拔进一步增长,进而在隆升与剥蚀之间建立了动态平衡。冰川作用在保护高海拔峰顶和加强平衡线高度附近的侵蚀方面起着双重作用。这些结果强调了构造和气候力量之间的尺度依赖相互作用,揭示了一种“平衡”机制,即增强的侵蚀调节构造驱动的地形。本研究挑战了传统的构造主导地貌演化理论,突出了构造与气候过程的动态耦合作用,并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演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图2 地形变量和构造/气候的归一化多元线 构造和气候因子对地形的相对贡献饼状图
从崭新视角的聚焦,到论文的撰写和发表,身为一名大三学生,郑嘉澍缘何能锤炼出一篇论文?跟随小编,一起走进郑嘉澍的故事。
“我是在小时候跟随父亲观看 CCTV 播出的地理纪录片时,惊讶于我们华夏祖国大好河山的雄浑与柔美,慢慢对地理产生了浓厚兴趣。”郑嘉澍回忆道,那些地理纪录片中展现的壮丽山河、神秘地貌,一下子就抓住了她的心。此后,她总是期待着每一次与地理相关的接触,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偶尔翻到的地理杂志。
郑嘉澍的父母察觉到女儿对地理的热爱后,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他们会在假期带郑嘉澍去各地旅行,让她亲身感受不同地域的地理风貌;还会为她购买各种地理科普书籍,从基础的地理常识到深入的地质分析,应有尽有。在初高中阶段新利luck官网,当郑嘉澍接触到系统的地质学知识时,童年那些在纪录片里看到的画面都有了科学的解释,她愈发痴迷于地理世界的奇妙。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地理,郑嘉澍不仅订阅了大量地理杂志,还经常利用网络资源,观看国内外知名地理学者的讲座视频。她还会自己制作简易的地理模型,像山脉、河流、地质构造等,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我逐渐意识到地理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发现,虽然还不能完全确定,但那种探索未知的兴奋感让我充满动力。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到答案,去解开这片山脉背后隐藏的地理奥秘。”
正是因为郑嘉澍长期以来对地理知识的热爱与积累,步入大学后她又一次坚定地选择了齐鲁师范学院地理学专业,企盼在兴趣的引领下,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视野。
郑嘉澍谈到,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自己常会遭遇种种挑战,如思路中断、数据偏差,或是内容修改后仍不尽人意。“我始终坚信,地理来源于生活,也便终将落脚于生活。”因此,当思路突然中断时,她不会盲目地强迫自己继续,而是会暂时放下手中的笔,到户外去散步,让自己的思绪在自然的环境中放松下来。在漫步的过程中,她会重新梳理写作的逻辑框架,思考每一个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打开思路。
面对数据偏差的问题,郑嘉澍会以严谨的态度重新审视数据收集的过程,检查是否存在样本选取不合理、测量方法不准确等情况。她会查阅大量相关的研究资料,对比其她类似研究的数据,以确定自己的数据偏差是偶然失误还是存在特殊的研究背景因素。如果是自己的失误,她会毫不犹豫地重新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当内容修改后仍不尽人意时,郑嘉澍首先深入思考其根源,是自己对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刻,还是表达方式不够精准。她努力自行寻找解决方案,同时及时与导师沟通。在与导师交流时,她会详细地阐述自己的写作思路和遇到的问题,认真聆听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在得到老师的指导后,她会进行详尽的分析总结,将导师的建议逐条记录下来,分析每一条建议背后的逻辑和目的。她还会将这些建议与自己之前的写作方法进行对比,力求做到举一反三,以提升写作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她不仅学会了如何更精准地运用专业术语进行描述,还明白了在分析气候特征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这使她在后续的写作中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问题。
人生恰似一场迢迢征途,漫漫长路,我们绝非踽踽独行的旅人。那些与我们携手并肩的同行者,他们给予的陪伴与扶持,宛如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生命的锦缎之上,成为最为珍贵且熠熠生辉的瑰宝。
当郑嘉澍决心深入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成因,并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时,她第一时间向导师刘方斌老师和师母马田老师寻求指导。两位老师没有丝毫犹豫,欣然应允,用信任的目光给予她肯定,让她坚定了探索的决心。在研究过程中,每当郑嘉澍在分析地理数据、解读复杂地貌特征时感到迷茫,两位老师总是能凭借丰富的经验,敏锐地察觉到问题所在,为她指明方向。
在野外考察时,面对复杂的地形和未知的风险,舍友们总是陪伴在郑嘉澍身边,给予她勇气和支持。当她在地理模型构建上遇到难题,同学王喆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帮助她攻克技术瓶颈。
在论文撰写初期,郑嘉澍在描述地理现象时,语言表达不够精准新利luck官网,逻辑不够清晰新利luck官网。刘老师发现后,细致地为她讲解地理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技巧,从专业术语的运用,到段落结构的安排,都给出了详细的建议,为她解决写作难题提供了关键支撑。
在处理论文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的翻译时,从专业词汇的准确翻译,到英文句式的地道表达,指导老师们都给予了悉心指导,帮助她克服语言障碍。
不仅如此,齐鲁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也为郑嘉澍的研究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学院批准了她的科研项目申请,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她的实地考察提供便利。这些支持为她的论文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单靠个人的力量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地理学术论文并非易事,但幸运的是,郑嘉澍遇到了这么多鼓励和帮助她的老师和朋友。这些人的陪伴与帮助,如同一束束明亮的光芒,照亮了郑嘉澍的在论文创作中的前行之路,处处洋溢着温暖与希望的力量。
对于想要尝试科研的低年级同学,郑嘉澍也有着自己的肺腑之言。“千万不要急于求成,科研是一场持久战,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出成果。就像我最初研究地理时,满心期待能迅速有重大发现,结果处处碰壁。后来我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从基础理论学起,不断积累知识,才慢慢找到了方向。”
此次论文发表,彰显出地理与旅游学院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显著提升,也是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成功实施的有力证明。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齐鲁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本科生科研能力有了重要突破,是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成功实施的体现。通过这一制度,学院为本科生提供个性化科研指导,导师全程参与选题、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郑嘉澍同学表示,研究的成功完成得益于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作为学院首位在本科阶段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国际期刊论文的学生,她希望为青藏高原地貌研究贡献力量,并鼓励更多同学积极投身科研,探索未知领域。